带你认识“子宫内膜异位症”

常常听女性朋友说子宫内膜薄,月经少、怀孕困难或者怀孕了容易流产。何谓内膜薄?其实就是薄型子宫内膜(thin endometrium),是指子宫内膜厚度低于能够获得妊娠的阈厚度。

1.什么是“子宫内膜异位症”

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为内异症,指的是子宫内膜组织(腺体和间质)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以外的部位出现、生长、浸润、反复出血,继而引发疼痛、不孕及结节或包块等。简单来说就是“子宫内膜”(腺体和间质)出现在子宫以外的任何地方,种植下来并引起一系列以出血、疼痛及纤维化为主的疾病。其具有激素依赖的特点。又因为这些“异位”的内膜可以出现在身体任何地方,故其病变就有多样性,侵袭性和复发性。临床上将其描述为有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的良性疾病。其中76%发病在25-45岁,生育少、生育晚的妇女发病明显高于生育多、生育早者。

2.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是什么

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确切成因至今仍然是个疑问。目前是以Sampson经血逆流种植为主导理论,逆流到盆腔中的子宫内膜经过黏附、侵袭、血管形成等过程得以种植、生长、发生病变。而其中在位内膜的特质起到了决定作用,即在为内膜决定了异位内膜的黏附、侵袭和血管形成的能力,这就是“在位内膜决定论”。其他的发病机制包括体腔上皮化生、血管及淋巴播散学说、遗传学说以及近年来研究比较多的免疫学说。推测其发病很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。

3.子宫内膜异位症如何分类和分期

按照子宫内膜异位到不同部位,可分为腹膜型内异症、卵巢型内异症、深部浸润型内异症和其他部位内异症四种。卵巢型内异症也就是常称谓的“巧克力囊肿”。目前我国采用美国生育学会(AFS)的分期法对内异症进行分类。根据内膜异位的部位、数目、大小、粘连程度等进行评分,由轻及重分为I期(微型)、II期(轻型)、III期(中型)、IV期(重型)。

展开全部内容